为进一步宣传和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金融创新成果,扩大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效应,更好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3月25日上午,自贸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市金融办和自贸区管委会共同召开了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介绍了自贸区建设推进情况,市金融办主任郑杨对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做了总体说明与点评。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浦发银行自贸区分行、快钱公司、弘毅投资分别介绍了各自开展金融创新的典型案例。自贸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负责人等参加了发布会。
自贸区成立以来,市金融办会同“一行三局”、自贸区管委会等部门,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研究出台支持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和细则,协调推动金融市场在自贸区设立国际交易平台,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入驻自贸区,并根据实体经济需求和已经出台的创新制度,从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群众创造出发,积极探索并大胆开展金融业务创新,形成了第一批9个有特色的金融创新案例。这些创新案例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一是存款利率市场化创新。从3月份开始,人民银行放开了自贸区内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自贸区率先实现了外币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3月1日,中国银行为在自贸区内就业的人员办理了首笔个人小额外币存款业务,客户获得了一张“议息”存单。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展了此项业务。
二是自贸区企业融资创新。自贸区内多家金融机构如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根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支持自贸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相关政策举措,与自贸区内多家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了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业务,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区内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境外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是自贸区支付结算创新。银联电子支付、快钱公司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根据人民银行有关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政策,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上海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有关扩大自贸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为区内跨国公司办理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简化了区内企业支付结算流程,提高了支付结算效率;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自贸区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为区内企业提供了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的结售汇服务,为大宗商品企业利用国际市场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是自贸区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等金融机构为自贸区内企业开展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业务;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区内企业开展了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这些业务推出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调配境内外资金,提高了跨国公司资金使用的效率。
五是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创新。在自贸区管委会、市金融办及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自贸区内股权投资企业跨境投资流程得到大幅度简化,以备案代替审批,弘毅投资公司等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跨境股权投资项目较以往极大地缩短了流程时间,提高了股权投资企业境外投资的效率。
六是自贸区内金融机构集聚创新。在市金融办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共同推动下,自贸区内新型金融机构不断集聚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不仅可以入区经营业务,同时还对自贸区内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给予股比和业务范围方面支持鼓励政策。中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内设立了分支机构;交银金融租赁公司开展了自贸区首单飞机和首单船舶租赁业务,在自贸区内设立子公司已获批筹建。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利用自贸区平台和政策优势,为其开展境外融资租赁业务提供便利。国泰君安等在区内设立了分公司,华安基金在区内设立了资产管理子公司,申银万国期货在区内设立了风险管理子公司。太保、中国人寿等4家保险公司在区内设立了分支机构,等等。
当前,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关键,是推动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地和实施,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业务模式,进一步做大区内业务规模,为可复制可推广打下基础、积累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在进一步推动政策细则落地、区内金融交易平台建设的同时,发挥现有创新案例的“溢出”效应,让更多的自贸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知晓和运用,同时不断协调推进新的金融创新案例,推动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以点带面,不断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深化,为自贸区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与实体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