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自由贸易园区有望在上海浦东率先试点,相关方案日前已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报批,这将成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重大利好。
所谓自由贸易园区(FreeTradeZone),指的是主权国内的贸易自由化,具体指向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小块特定区域,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相比国内目前的各类保税区等,自由贸易园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集外高桥保税区(含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于一体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具备了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最扎实的基础和最充分的条件。
“从本质上看,中国眼下的特殊监管区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而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则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海关通常监管。”浦东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研究中心主任庄崚说,上海早已建立了“保税区”,但在外汇管理、货物进出港监管、转口贸易等方面,还有较多限制,只能算得上是自由贸易园区的雏形。
事实上,建立“自由贸易园区”是上海综保区一直努力的目标。目前,综保区已在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单项突破”,着力打造与国际惯例最为相近的便利化环境,包括创新货物的通关模式,实施商品预检验,推动通关通检业务流程再造,大幅提高企业进口商品的速度和时效,试点推行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集中收付汇,提高跨国公司资金运作效率。而一旦自由贸易园区试点方案得到突破,综保区就有望把“在岸与离岸”,“物流与结算”,“外贸与内贸”逐一统筹起来。“借鉴境外自由贸易区的做法,结合上海综保区发展的实践经验,我们将从外汇管理、货物入出区监管、税收政策、贸易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综保区在经济功能、经济规模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在贸易便利化环境打造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而真正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应用好保税区的海关、检验检疫和外汇政策,做到对区内企业实施风险、分类管理;培育离岸特征,发展为转口贸易、多国贸易、境外贸易及在税制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在管制上与国际惯例接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