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市进一步优化完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文章发表时间:2011-10-28 08:48:28

  在今天(10月27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尹弘介绍了本市进一步优化完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一、“十一五”成绩回顾

  “十一五”期间,围绕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上海城市基础设施高速发展,累计投资超过8000亿元,约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基本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建成海陆空立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上海先后建成了2大国际机场、4座航站楼、5条跑道,基础设施条件达到世界级大型航空枢纽水平,机场年进出港旅客总数近7200万人次,比“十五”末增长74%。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陆续建成了洋山深水港二期和三期、外高桥四至六期,海港码头泊位超过1100个,港口年货物吞吐量逾6亿吨、集装箱约2900万标箱,位居世界前列。沪宁城际、沪杭客专、京沪高铁等建成通车,形成了铁路“2主3辅”5个客运站格局,铁路客运能力较“十五”末期增长近二倍。城市轨道交通(含磁浮)形成了12条运营线路、452.6公里运营里程的基本网络,较“十五”末增加了近305公里,总量在世界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基本建成市域高等级干道网络,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76公里,较“十五”末增加216公里;新增黄浦江越江桥隧10处,中心城区形成“4桥12隧”格局,越江通行能力增加约一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运,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的高效利用和集约管理,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是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活保障基础设施水平。“两江并举、增量提质、高效节约”,“十一五”期间上海水源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了青草沙水源地,使“两江并举”战略得以基本实现,同时全市关闭了65座小水厂,新建和改建了16座规模水厂,更新改造供水管网6800公里,完成中心城区二次供水改造约5908万立方米,全市最大日供水量达到1045万立方米,城市供水水质、水量和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治污为本、截污为先、标本兼治”,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污水治理体系,完成了竹园、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容、31座郊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一批重大环境工程,基本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从05年的471万立方米/天提高到了684万立方米/天,城镇污水处理率从05年的70.2%提高到了81.9%,COD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减排比例位居全国第一。持续开展千里江堤、千里海塘加固改造,全市新改建58个排水系统,完成积水点改造108个路段,除涝能力基本达到中心城15年一遇、郊区10年一遇以上。进一步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重点建成了辰山植物园等一批绿化工程,全市新建各类绿地达到66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十五”末的37%提高到了38.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十五”末的11.01 m2提高到了13m2。

  三是全面增强现代化城市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十一五”期间,上海紧紧抓住2010年世博会重大契机,以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提升管理,以重大项目拓展管理,以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改进管理,全面实施了“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通过市容市貌改观、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等三大工程、30项任务以及高架、江河、交通干线、重要地点、世博周边等“五大战役”,整洁、有序、高效、安全的上海城市新面貌蔚然形成。全面推进了城市管理网格化,成立了18个区县网格化管理中心,基本实现城市化核心地区179个街道、1168平方公里范围全覆盖,管理重心向区县和街道下移,管理方式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城市管理“一张网”格局初步形成,城市运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二五”是上海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上海将积极推广“世博”城市建设和管理新经验,遵循“管建并举、管理为重,民生为本、安全为先”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发展重心向郊区和新城倾斜,重大项目向重点发展区域聚焦。主要发展目标是:

  (一)进一步促进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

  推进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大幅提升上海城市资源配置能力和服务周边功能;基本建成相对独立的郊区新城基础设施框架,显著提高郊区城镇市政公用服务供应水平;进一步优化提升中心城区东西、南北等主轴向交通通行能力,完善中心城区快速路、越江和轨道交通网建设,实现中心城区、新城之间顺畅便利的交通联系,实现“40、60、90”通达目标(注:40指中心城区市民平均通勤控制在40分钟,60指除崇明外郊区新城60分钟可达中心区,90指长三角核心城市90分钟通达)。

  (二)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聚焦浦东国际旅游度假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发展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服务保障;积极推进上海城市多心、多层、多节点组团式发展新格局,初步建成3-4个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郊区新城以及10个左右新市镇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

  (三)进一步增强城市生命线供应保障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和建设,提高城市供水保障度和原水品质,供水水质全面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继续推进防汛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标准内无灾、标准外少灾”;进一步扩大天然气、清洁能源、新能源等覆盖面,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和安全;初步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智能化及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框架,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四)进一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水平

  完善生态基础设施系统框架;加快推进虹桥商务区等低碳示范实践区建设,完成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等各项指标;建成一批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环境良好的大型居住社区;进一步推进公交优先,提高公交出行比例,中心城区达到50%以上,其中轨交出行比例达到总公交客运量的50%以上;构建与宜居城市相适应的绿化生态网络体系框架,绿化覆盖率达到38.5%;基本实现城乡河道水质稳中有升,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

  三、“十二五”主要任务

  (一)加快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为满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城市产业发展需求,确立本市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要加快长三角一体化的集疏运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主要任务:一是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调整功能结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港口吞吐能力。二是加大内河航道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与江浙两省主要高等级内河航道连接;加快内河航运发展,完善内河航运信息系统和共享平台。三是继续推进国铁、市郊铁路、港区铁路等建设,优化铁路支线网布局、枢纽和货场设施布局。四是大力扶持发展水-水中转、水-铁中转、海-铁联运等高效、环保、节能的交通运输方式,推动“三港三区”联动发展。五是系统性提升上海地区的空域容量,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加快上海终端管制中心建设,提高空中交通保障能力;继续推进机场软硬件设施升级改造,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

  (二)优化完善城市道路和公交网络体系

  “十一五”期间,上海已经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和公交网络体系框架建设。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高效能,提升服务。

  主要任务:一是继续完善中心城快速路系统,发挥骨干路网作用,力争形成230公里左右的快速路网络。二是优化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和级配,内环以内结合旧区改造实现扩容和增能,内外环间加密路网和提高标准,进一步提高主次干道网的承载能力。三是强化中心城快速路周边道路的集散能力,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打通“断头路”,梳通“瓶颈”,缓解南北高架、延安高架等沿线地区交通压力。四是继续完善跨江跨河通道布局,加快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黄浦江、苏州河等跨江越河体系,适应市域一体化发展要求。五是稳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在公交客运中的比例;着力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管理,保障运营安全。六是继续贯彻公交优先战略,推进公交专用道、公交枢纽、“P+R”场站等系统建设,构建多层次的地面公交网络。七是调整完善城市道路单向交通、非机动车专用道、人行系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保障行人优先。

  (三)聚焦重点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受到经济发展、行政区划等条件制约,郊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亟需加大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上海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将面临重大调整,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将逐步向市域郊区转移,向沿江沿海等城市主轴发展带倾斜。

  主要任务:一是加快长三角一体化的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加强新城与中心城区、周边省市的快速连接,提高辐射外省市的集疏运能力。二是优化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提高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范围;主动对接江浙两省,促进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三是稳步推进郊区越江设施建设,构建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与新城之间多通道、高保障快速互通系统。四是继续推进区与区对接道路建设,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五是聚焦虹桥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大型居住社区等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配套建设。

  (四)着力推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是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期间,上海将继续重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行业公益性、运作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

  主要任务:一是加快推进水源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长江水源供应比例,让更多的上海市民享受优质的水源。二是基本完成集约化供水厂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三是贯彻落实国家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加强防汛保障能力建设。四是继续完善中心城区排水系统建设,基本消除建成区空白点和低标系统。五是着力强化水环境治理,完善污水处理厂网,大力推进污泥处理处置,继续推进2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五)营造和谐宜居城市环境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加大力度,努力构建与生态宜居城市相匹配的生态空间,努力构建与上海特大型城市相适应的环卫保障系统,夯实和谐和宜居城市基础。

  主要任务:一是加大力度推进以骨干河道、界河和生态河道为重点的河道整治工程。二是构建绿色生态的城市空间环境,增强绿色生态的系统性、均衡性、功能性,继续推进结构绿地、楔形绿地、公共绿地等专项建设。三是按照“一主多点、就近消纳、区域共享”原则,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等设施规划和建设。

  (六)着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把转型发展作为能源发展的主线,把天然气高效利用和煤炭清洁利用、增加市内外清洁能源供应与消费、重大能源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等作为重点。

  主要任务:一是全力推进电网建设,加快市外电力通道、城市电网建设和崇明电网改造,适度超前规划城市电网网架,提升电网安全保障和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电网示范城市。二是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电源结构优化,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区域热电联产和分布式供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采暖和制冷、浅层地热等示范应用。三是进一步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普及率,基本形成资源多元、调度灵活、覆盖面广、供应稳定的主干管网体系。

  四、近期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一)2011年重大工程完成情况

  今年的重大项目中,京沪高铁上海段、军工路越江等两项已经竣工通车;迎宾三路地道、铁路金山支线、崇启通道等已基本实现结构贯通,其中迎宾三路地道今年10月底可望通车,崇启通道计划年内实现通车,铁路金山支线还有部分节点存在动迁难度,需要加大力度,尽早通车;杭申线、黄浦江上游等航道整治工程已完成航道建设,正在实施沿线桥梁节点改造;轨道交通11号线等4条线路、70余个站体全面开工建设;50条区与区对接道路中11项已建成通车,34项正在加紧建设,其中连接闵行-松江的两处跨铁路地道实现结构贯通,计划今年10月底通车;长江西路越江隧道、虹梅南路越江隧道、浦东机场第五跑道圈围工程等按计划顺利推进。

  (二)2012年计划重点推进项目

  一是加快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洋山深水港四期,大芦线二期、长湖申线、平申线等内河航道,浦东机场第四、第五跑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继续完善城市道路和公交网络建设。道路方面,重点推进北横通道、嘉闵快速路南延伸和北延伸、北翟快速路(中环至外环段)、中环-沪闵立交优化、周家嘴路越江隧道、云岭西路和真光路苏州河桥梁等前期工作;公共交通方面,重点推进8号线三期、9号线三期、5号线二期、17号线、迪斯尼专用线等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和配套公交枢纽等项目实施。

  三是大力建设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配套设施。重点推进沿江通道(含越江工程)、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含越江工程)、辰塔路越江、昆阳路越江以及中国博览会外围配套、迪斯尼外围配套、大型居住社区外围配套等重大工程。

  四是保障市政公用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崇明东风西沙水源地、郊区集约化供水等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滨江森林公园二期、顾村公园二期、七宝大绿地等结构绿地、楔形绿地、公共绿地建设;加快LNG应急气源二期等能源保障供应设施建设。

文章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2001-2003 上海投资网
    投资咨询热线:+0086 (21) 68868336, 68868321
    info@shanghaiinv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