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向民企抛出绣球 回归实业促转型升级
事情看起来似乎正在破局。
8月初,杭州,中石油团队与50余家浙江省大型民营企业进行座谈,其中不乏娃哈哈集团、华立集团、中控科技集团等知名民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总投资达2000亿元的119个项目,这是他们此行的目的。
其实,杭州之行前,中石油已经通过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主动与部分民企进行了一次商谈;在济南,还与山东省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承诺,将在油气管网、炼油、成品油销售网络及包括港口和码头在内的油气储运项目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垄断领域大门打开
今年5月,国家出台了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36条”),紧接着在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在具体列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的九大领域同时,还详细将40项具体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等20多个部委。
与5年前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相比,“新36条”在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上有了明显的扩大,铁路、港口、民用机场等交通领域和垄断能源领域成为此次民间资本进入的重点领域,而突破最大的当属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最近,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银监会出台了《关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单个企业及其关联方合计持有一家高风险农村信用社股本总额的比例可以达到20%,因特殊原因持股比例超过20%,随并购后农信社经营进入良性状态,持股比例逐步减持至20%。
回归实业趋势明显
“垄断行业的开放有利于民间资本向实业回归。”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温州的民间资本正在经历第二次转型,实业投资和资本投资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0年左右,温州资本开始从实业领域溢出,当时的规模有2000亿元,而到2009年底,这个数字则达到了8000亿元。
炒房、炒煤、炒农产品,成了民间资本无序流动的出口,在资本迅速增殖的同时,2009年的金融风暴却暴露出实业缺乏后劲的危机,这也让靠实业起家的浙商越来越多地感到夯实实业基础的必要。
“民间资本回归实业,反哺实业的转型升级变得愈加明显。”周德文说。
“这半年,浙江的民资跟着大的风投公司跟投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迹象比较明显。”
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副主任袁继新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一代浙商因为不懂技术而受困扰的通路,目前还在考虑的一个思路是吸引已经移民出去的浙商二三代回来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这种态势也催生了温州创投公司的风生水起。
今年上半年,温州民资的几个大手笔都盯在了创投上,已相继成立温州市股权营运中心和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两大平台,股权投资基金也原则上通过了审议,资金规模为3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将引导资金流向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兼并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
据周德文介绍,温州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创投企业已达300多家,大约有1500亿元的流动资金进入了创投领域,涉及医疗、旅游等行业的投资、咨询和担保业务。
期待政策更快落实
不过,关于政策的真正落地,期待却一直没有停止。
“温州人对于金融领域的进入有着极大的兴趣。”周德文告诉记者。
虽然早在两年前,银监会和央行就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允许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但是却有着严格的名额限制,温州的试点名额为16家,村镇银行为两家,根本满足不了庞大的温州资本的需求。以至于许多民资不得不转向内蒙古、邯郸等省外的名额资源。
另据了解,虽然现在包括政府、央企有一些有意向的落地项目,但在股权比例等问题上,仍让民间资本的流入心存疑虑,在“招亲”和“招安”之间的猜测中摇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