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1494.36万辆,2015年达到2258.47万辆左右;预计我国乘用车年度需求2020年将达到2583万辆,2025年达到2924.57万辆,2030年达到3523万辆……
7月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纂的“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简称“蓝皮书”),对我国乘用车市场需求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并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四大因素助推车市向好,汽车产销量仍可较快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蓝皮书”主编冯飞指出,展望“十二五”,中国汽车产销量仍可保持较快速度,这主要由几方面因素决定。
从宏观经济增长前景看,促进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依旧存在;从政策导向看,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2009—2011年汽车产销量平均增速要达到10%;从增长动力看,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汽车企业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潜力;从增长潜力看,中国庞大的三级市场、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汽车消费的巨大潜能远未释放。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看来,中国汽车产业还有20年黄金增长期。“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即便达到2亿辆,平均7个人一辆车,也仅仅达到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初期更看好混合动力车
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的价格过高、续驶里程短、充电不方便、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加剧了业界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的担忧。
“由于混合动力技术较为成熟,预计2010年混合动力汽车产量约为1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分别为3万辆和1万辆左右。”冯飞告诉记者,“蓝皮书”预测,到2013年,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将达到50万辆左右,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将分别达到15万辆和1.5万辆;到2015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将分别达到30万辆和2万辆。
冯飞解释说,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三,一是与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新能源车的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即便享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贴,新能源车的成本依然太高;三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解决基础设施的制约难度更大。因此,“蓝皮书”认为在“十二五”期间,相对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将获得较快发展。
“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产业突破口首选汽车电子
“蓝皮书”编委会副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付于武认为,汽车最核心技术是汽车电子。因此,中国由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突破口应首选汽车电子。
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信、导航等各个方面。有数据表明,国外平均每辆车的电子装置占整车成本的比例为20%—25%,在豪华车上的比例更是高达40%。
我国汽车企业配套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关键零部件仍需国际采购,结果是“技术有突破、产品价格却无明显优势”。
付于武认为,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发展还面临着如何在整车厂与协作厂之间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如何提升产业链整体实力、如何打破跨国汽车电子企业垄断和标准壁垒等一系列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