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5月12日 )
现代农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传统农业生产的“划地而治”。本市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正按四种产业开发模式为自己定型———产品加工型、科技导入型、设施装备型和生产基地型,成为有别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新特征。据市农林局透露,在基本建成的24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已投入建设资金35亿元,引入产业开发项目306个,集聚中高级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近1000名。
产品加工型、科技导入型、设施装备型和生产基地型,是上海都市农业在国内外更大参照系内,尽快形成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经过3年多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有所区分的产业开发模式,奉贤、南汇现代农业园区运用工业化的理念开发农业园区,招商引资重点锁定加工型企业,已有包括蔬菜、食用菌、水产品、肉制品在内的15家大型加工企业前来落户;农工商农业园区科技导入成效显著,已先后同10多家国内外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开展种子种苗、有机农产品、农业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生产;以浦东、松江现代农业园区注重设施装备的精良,成片崛起的温室与大棚,使农产品生产向工厂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上实、崇明现代农业园区凭借海岛的优良生态条件,主打绿色农产品大规模生产。
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个性鲜明,但共性也很突出:一是注重生产过程的控制,标准化农业、品牌化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共推出20个农产品品牌,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7.3万亩,发展订单农业面积6.2万亩;二是注重农业生产环境建设,提升农业园区环境质量。浦东农业园区的1平方公里设施生产区,已获得ISO14000认证,上实农业园区的部分出口蔬菜基地已获得日本的JONA认证;三是国际市场开拓卓有成效,水产、蔬菜、肉制品等各类农产品已打入东南亚、北美、欧洲市场。从各种渠道传递过来的信息分析,环境建设、产业开发和辐射带动将是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未来3年发展的共同重点,目标是力争在环保上获得ISO14000认证,在管理上获得ISO9000认证,在卫生上获得HACCP认证;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主导产业品牌;通过产业开发、市场开发、科技开发,辐射带动100万亩农田和50万户农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