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刚刚顺利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八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验收,成为我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
2020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5.31平方公里,包括芦潮港区域、小洋山岛区域、浦东机场南部区域等3个区域、5个区块。此次通过验收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包括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和洋山深水港区1-4期,面积14.27平方公里。
按照开发建设历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可分为原洋山保税港区(包括芦潮港陆域和洋山深水港区1-3期)、洋山深水港区4期、上海南港区块及浦东机场南部区域。
原洋山保税港区建立于2005年,是全国第一个“区港一体”的保税港区。2009年11月,整体纳入上海综合保税区。2013年9月,整体纳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8月,整体纳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2020年1月,整体纳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其中,洋山深水港区1-3期工程于2002年6月开工建设,至2008年12月期间陆续建成并开港运行。
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码头2014年12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开港运行,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2019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320万标箱。2020年1月,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码头整体纳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上海南港2013年8月开港运营,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其后方1.16平方公里区域于2020年1月整体纳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在开发建设中。
浦东机场南部区域主要是中国商用飞机总装制造浦东基地,2009年12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中国商飞下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行政中心整体搬迁至浦东基地。2020年1月,商飞浦东基地及其西侧配套用地,以及部分浦东机场范围共7.86平方公里整体纳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市商务委牵头成立了由市发改委、市规资局等部门以及上港集团、临港集团和亿通公司等组成的封关验收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封关围网实施方案和50天决战决胜部署图,明确了基础设施、隔离设施、卡口设施、监管设施以及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等172项任务、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并建立信息报送、重大事项协调及督办等机制,全面组织实施。
上海海关高度重视封关验收工作,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倒排工期,高效推进。市商务委、市规资局等各有关部门在国家各部委的支持指导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建设发展,主动出谋划策,加强沟通对接,全力协调推进相关建设。洋山海关和上港集团、临港集团、亿通公司作为一期封关区域的具体监管和建设单位精心组织,主动克服疫情期间人手短缺、设备不足等困难,在确保区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例如,在设施建设方面,以2019年《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设置规范》为基点,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对网片、巡关道、视频监控探头、周界报警系统、查验场站、海关办公用房、监管用房、专业技术用房等进行改建升级,共建成约32.87公里隔离围墙、39公里巡关道、2个客货分流的复式卡口,完成161.23万平方米的土地平整任务,并建设了具备普货、跨境电商及食品查验功能的查验场站。
同时,按照海关总署要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上海海关牵头,会同市商务委、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市交通委、市税务局、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用原则,聚焦协同监管、风险预警、政务服务、增值服务等功能,以逐步构建多维度的“电子围网”、实施精准监管、智能监管和无感监管为目标,开发建设了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比,一期封关围网工程主要有四大亮点:
一是区港一体。一期封关面积14.27平方公里,包括芦潮港区域6.36平方公里,小洋山岛区域7.91平方公里,两块区域通过东海大桥连接,实施区港一体化、全封闭管理。
二是实施最新标准。一期封关区域严格按照2019年《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设置规范》的标准,对网片、巡关道、视频监控探头、周界报警系统、查验场站、海关办公用房、监管用房、专业技术用房等进行合规性改建升级。
三是坚持国际高标准。在全部满足上述标准的同时,我们按照建设国际一流智慧园区的目标,运用无人机、5G、物联网、综合杆等手段,提高区域智能化监管水平。特别是参照荷兰查验中心做法,对查验平台实施了全封闭改造,努力将它打造成为一体化、全封闭、高标准、24小时全天候运作的查验场站。
四是建设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全面提升区域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便利区内企业自主开展贴近市场的创新业务,新片区管委会会同上海海关、外汇管理局等部门,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用原则,开发建设了一体化信息平台。平台以“协同监管+风险预警+政务服务+增值服务”为核心功能,以逐步构建多维度的“电子围网”、实施精准监管、智能监管和无感监管为目标,以数据的透明化,提升监管的自由度。目前平台已开发完成9大功能板块、53个功能模块,归集了67家单位的1,282个事项、17,659个信息项,对接了54家区内企业、1家区外企业以及15家银行机构的数据,已全部满足海关、市场监管、税务、外汇等部门信息化协同监管的需要。
“全国最大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有紧临海港空港区位优势;在新片区位置居中,更好服务产城融合。”临港新片区特殊综合保税区处副处长宋鹏霖介绍,洋山特殊综保区未来可以发挥四大作用:促外贸、引外资的先导区作用;发挥临港新片区开放发展助推器作用;发挥引领新业态探索创新孵化器作用;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验室作用。“依托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接下来将在区域范围内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政策。”
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通过验收后,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立足临江临海大上海、海港空港自由港的定位,重点发展国际供应链管理、高端制造及相关服务业和跨境综合服务业,推进产业链集群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国际投资贸易服务自由化便利化一体化的最佳实践区,成为落实“五个重要”及引领全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打造“四大功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贡献力量。
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表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在发展改革、海关、外汇管理、财税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争取更多标志性的开放创新措施率先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落地实施,全面提升区域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