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甲子的积累,人工智能站到爆发前夜。算法突破、数据爆发和计算能力提升,让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等走出实验室,全球加速迈进智能时代。
14日,上海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意见正式出台。上海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AI优先”这一科技创新“新引擎”发力。
上海有什么——数据是最吸引人的比较优势
在世界AI创新版图上,不少上海企业已小试牛刀:全球第一块用于智能手机的AI中国“芯”,出自扎根临港的寒武纪科技;“双十一”销量排名靠前的销售店铺,不少智能客服由位于上海徐汇的乐言科技提供……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上海也有比较优势。上海已建成覆盖2400万常住人口、200多万家企业以及涵盖全市域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医联数据共享系统拥有250亿条数据,交通数据流量每日新增30GB;大数据交易中心日均数据交易量3000万条、占全国50%左右。
就信息化基础而言,上海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全球领先的千兆宽带接入网和覆盖全城的窄带物联网,依托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构建起各类丰富的感知系统和应用场景。
意见提出,将全面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形成应用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生态培育、人才集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引擎,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注入新动能。
“现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窗口期,不抓紧,再过三五年就抓不住机会了。”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说,目标是到2020年,人工智能对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精细化治理的引领带动效能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产业集聚地和人才高地。
上海做什么——科创中心建设“新引擎”
今年10月,站在上海徐汇的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大楼下,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谷歌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说,“走了那么多国家,还没有一个地方,提出要建设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创新楼”。
而上海西岸,位于意见提出的“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人工智能创新带里。谋定而后动,加强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构建“东西互动、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才能抓住产业集聚“先手”。
“比如说漕河泾,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积累多年,算法和集成电路人才丰富。在这里集聚AI,天生不会缺钙。”上海市徐汇区发改委副主任张岚说,这里应用场景最丰富、是离国际赛场最近的地方。
政府的数据无条件、按序向社会开放,是上海政府部门的决心。据介绍,将聚焦教育、交通、环境、医疗、商业等重点政务数据领域,研究开放数据重点领域负面清单制度;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建立数据共享交换监管制度;建立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促进社会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和交易流通。
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人工智能既是新引擎、又是试验田。陈鸣波说,将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相融合,形成经济新增量;在基础科研创新、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等方面,促进AI和创新创业相融合,形成发展新动能;在数据资源开放等角度,打造多元主体相融合的智能生态圈,形成要素新供给。据透露,上海正筹建人工智能方面的产业基金。
上海成什么——努力建设AI生态的“全球样板”
按照意见,打造6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60个左右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建设1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培育10家左右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主动实现城市的“智慧”转身,积极拥抱科技的智能浪潮,施工图已经绘就。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指出,上海按照国家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部署,提出了全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的目标。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前期已经启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布局,围绕应用驱动、产业协同、科技引领、生态培育,构建“四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
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家公司的AI生态体系获得整个行业认可,也没有成型的标准,这为中国在AI领域实现“跳变”提供了机会。
李飞飞说,上海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是非常有远见的目标。上海拥有大量的应用场景,丰富的数据资源,前沿的理论研究和国际化的人才队伍,这都是人工智能发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期待上海能够为中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