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办字〔2017〕72号
总局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8号)及其实施细则,结合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制定了工商总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工商总局
2017年5月15日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8号)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以下简称“五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建设公开平台、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公开实效,根据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实际,现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着力推进“五公开”
(一)在公文办理中落实“五公开”。机关各单位在拟制公文时,要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等属性,随公文一并报批。拟不公开的,要依法依规说明理由。对拟不公开的政策性文件,报批前应先送办公厅审查。起草国务院政策性文件代拟稿时,应对公开属性提出明确建议并说明理由。上报的发文请示件没有明确公开属性建议的,或者没有依法依规说明不公开理由的,办公厅可按规定予以退回。(办公厅,机关各司局及直属单位)
(二)在承办会议中落实“五公开”。2017年底前建立健全利益相关方、公众代表、专家、媒体等列席各司局有关会议的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办公厅,机关各司局及直属单位)
提交局务会议审议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在决策前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对涉及公众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电视电话会议,应积极采取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对涉及重大民生事项的会议议题,有关司局制定会议方案时,应提出是否邀请有关方面人员列席会议、是否公开以及公开方式的意见,随会议方案一同报批;之前已公开征求意见的,应一并附上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的说明。(机关各司局及直属单位)
(三)总局主动公开基本目录。根据政务公开有关规定和总局职责,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制订总局主动公开基本目录(见附件)。(办公厅)
各有关单位要在总局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基础上,认真梳理本单位应公开的具体内容,按照“五公开”的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要求,及时动态编制更新主动公开具体目录;要依法确定公开事项,科学、全面、系统、精确编制公开内容,推进工商和市场监管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建设。总局门户网站及有关报刊是政务公开的主要平台。制作、获取并保存上述政府信息的单位应在信息形成或变动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机关各司局及有关直属单位、宣传中心)
(四)及时对公开内容进行动态扩展和定期审查。各单位每年要对照“五公开”要求,对本单位不予公开、以及依申请公开较为集中的信息进行全面自查,发现应公开但未公开的信息应当公开,可转为主动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要在总局保密办指导下,严格落实公开前保密审查机制,妥善处理好政务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每年自查整改情况应及时报送总局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公开办公室。(机关各司局)
(五)对建议提案办理结果进行进一步公开。进一步做好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对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广泛关注的建议提案,原则上都要公开答复全文,及时回应关切,接受群众监督。(办公厅,机关各有关司局、直属单位)
二、强化政策解读
进一步健全解读回应机制。切实落实中办发〔2016〕8号及实施细则关于做好政策解读回应的相关规定。总局领导和司局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的职责,各单位要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到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严格执行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最迟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限要求,落实通报批评和约谈制度,确保回应不超时,内容不敷衍。(机关各有关司局、办公厅、宣传中心)
(一)做好国务院重大政策解读工作。充分运用中央新闻媒体及局属《中国工商报》《中国消费者报》《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等报刊、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做好重大工商和市场监管宣传解读工作,通过参加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新闻发布会、撰写解读文章、接受媒体采访和在线访谈等方式进行政策解读,全面深入介绍政策背景、主要内容、落实措施及工作进展,主动解疑释惑,积极引导国内舆论,发挥中央主流媒体“定向定调”作用,正确引导市场监管舆论。(机关各有关司局、办公厅、宣传中心)
(二)加强总局政策文件解读工作。工商和市场监管政策性文件公布前,要做好政策吹风和预期引导;印发重要政策文件时,牵头起草部门要将政策解读方案或文稿与政策文件一同报批;文件发布时,相关解读材料应与文件同步在总局门户网站、《中国工商报》等媒体发布。文件执行过程中,要密切跟踪舆情,分段、多次、持续开展解读,及时解疑释惑。(机关各司局、宣传中心)
(三)要充分发挥政策参与制定者、掌握相关政策并熟悉有关领域业务的专家学者的作用,围绕国内外舆论关切,多角度、全方位、有序有效阐释政策,着力提升解读的权威性和针对性。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商和市场监管政策,进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读。(机关各司局)
三、积极回应关切
(一)明确回应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政务舆情的回应工作。涉事责任单位是第一责任主体,总局办公厅做好组织协调工作。遇有突发事件,按照总局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对我局出台的重大政策、重要工作部署的政务舆情,牵头司局是政务舆情回应主体,宣传中心积极做好监测、配合工作。(机关各有关司局、办公厅、宣传中心)
(二)突出舆情收集重点。重点了解涉及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和总局局务会议议定事项的政务舆情信息;涉及公众切身利益且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媒体报道;引发媒体和公众关切、可能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舆情信息;涉及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舆情信息等。加强舆情收集,对涉及工商和市场监管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等热点问题,要认真研判处置,及时借助主流媒体、政府网站等渠道发布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回应工作。(宣传中心,机关各司局及有关直属单位)
(三)做好研判处置。对收集到的舆情加强研判,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置。重点围绕“两会”、重大改革举措、工商和市场监管改革和执法活动、重大突发事件等,做好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在处置中,进一步做好专项回应引导工作。(机关各司局、宣传中心)
(四)提升回应效果。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市场预期和突发公共事件等重点事项,要及时发布信息。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针对重大政务舆情,建立与宣传、网信等部门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有关新闻媒体和网站的沟通联系,着力提高回应的针对性、时效性。通过购买服务、完善大数据技术支撑等方式,用好专业力量,提高舆情分析处置的信息化水平。(机关各有关司局、办公厅、宣传中心、经济信息中心)
四、加强平台建设
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要切实履行对总局网站的监管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总局网站内容建设,做好日常监测和季度抽查,及时公开抽查情况;推进网站集约化,对保障不力的要关停上移,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要用好管好政务新媒体,明确开办主体责任,健全内容发布审核机制,强化互动和服务功能。(办公厅、经济信息中心、宣传中心)
(一)加强政府网站之间协同联动和建设管理。总局门户网站要即时充分转载中国政府网发布的重要政策信息。局属司局子网站要即时转载总局网站发布的重大信息。加强总局门户网站与主要新闻媒体、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的联动,提升传播效果。强化总局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总局门户网站、司局子网站日常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站存在的突出问题。(办公厅、宣传中心、经济信息中心,机关各有关司局)
(二)更好发挥《中国工商报》权威媒体作用。作为面向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和广大工商企业的报纸,要继续秉承“立足工商、面向市场”理念,更好地宣传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诠释工商和市场监管法规和政策。(中国工商报社)
(三)充分发挥《中国消费者报》及“中国消费网”“全国打假网”网站舆论引导作用。《中国消费者报》要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积极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报道市场动向和各种商品服务信息。更有力地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扩大信息传播渠道,推动信息公开。真正提升《中国消费者报》及其所属网站、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中国消费者报社)
(四)《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综合性期刊,要准确及时地宣传工商和市场监管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宣传工商和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交流、沟通各地工作经验和信息,开展理论和业务探讨等重要任务。(中国工商出版社)
五、扩大公众参与
(一)明确公众参与范围及参与方式。紧紧围绕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细化公众参与事项的范围,让公众更大程度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对社会关注度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商和市场监管方面政策措施,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以外,在决策前应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通过听证座谈、调查研究、咨询协商、媒体沟通、征求意见、列席会议等方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应予公布;相对集中的意见建议不予采纳的,公布时要说明理由。(机关各有关司局)
(二)完善公众参与渠道。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不断拓展政府网站民意征集、网民留言办理等互动功能,利用新媒体搭建公众参与新平台,加强12315热线、政务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增进公众对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办公厅、宣传中心,机关各有关司局)
六、重点工作任务公开
(一)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总局各类清单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总局的权责清单,除涉密事项外,要按照统一部署及时向社会公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要集中发布,接受群众监督,推动总局更好规范履职。(企业注册局、法规司、综合司按分工负责)
要及时公开政策性文件的废止、失效等情况,并在总局网站已发布的原文件作出明确标注。(办公厅、机关各有关司局及有关直属单位、经济信息中心)
围绕年内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目标,落实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情况。(企业监管局)
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编制工作,通过总局门户网站集中全面公开。(总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厅、宣传中心,机关各有关司局)
(二)推动消费升级信息公开。定期发布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重点公开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和全域旅游、体育健身、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消费情况,引导消费升级。加快推进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建设,做好消费者诉求数据分析结果公开工作。加大对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的公开力度。(消保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竞争执法局、广告司)
(三)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信息公开工作。围绕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及时做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信息政务公开工作。(企业注册局、个体司)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围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做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网络市场监管、广告监管、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等工作的政务信息公开。(机关各有关司局)
(四)积极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信息公开。按“五公开”要求,做好有关商标品牌发展、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商标行政执法、商标评审等政务公开工作。(商标局、商评委)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一)完善政务公开领导和长效工作机制。总局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各司局、有关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厅,宣传中心、信息中心派专人集中办公,负责组织协调总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总局门户网站政策解读、舆情处置、回应关切、公众参与等工作。(办公厅、宣传中心、经济信息中心,机关各有关司局)
(二)依法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畅通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依法保障公众合理的信息需求。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答复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时限答复,增强答复内容针对性并明示救济渠道,答复形式要严谨规范。对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发现的依法行政方面问题,要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工作建议。对公众申请较为集中的政府信息,可以转为主动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机关各司局及有关直属单位)
(三)建立效果评估机制。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适时通过第三方评估、民意调查等方式,加强对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媒体参与等方面的评估。(机关各司局及有关直属单位)
(四)加强政务公开业务培训。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将政务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纳入行政学院培训课程,2018年底前对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着力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务公开理念,提高指导、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人事司、办公厅、行政学院)
(五)强化考核问责机制。完善政务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考核机制,2017年年内建立总局政务公开专项考核机制,确保总局政务公开工作扎实有序落实。将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媒体参与等方面情况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政务公开工作分值权重不应低于4%。强化政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定期对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重要信息不发布、重大政策不解读、热点回应不及时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人事司、办公厅、机关各有关司局)
在新形势下,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平台建设、数据开放,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部门公信力执行力,提升政府部门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各司局及直属单位要高度重视,强化大局观念,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对照此方案,结合自身实际,细化举措,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附件
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序号 |
目录 |
责任主体 |
内容描述 |
1 |
机
构 |
总局职责 |
人事司 |
总局主要职责介绍 |
2 |
机构设置 |
人事司 |
总局各司局及直属单位主要职责介绍 |
3 |
人员编制 |
人事司 |
局机关行政编制等信息 |
4 |
总局领导 |
办公厅、人事司及相关司局 |
总局领导信息(包括领导简历、工作分工、领导活动、讲话等) |
5 |
联系方式 |
办公厅 |
总局机关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乘车路线、地理位置图示等信息 |
6 |
政
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办公厅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年报、依申请公开 |
7 |
法律法规规章 |
法规司 |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总局令) |
8 |
人事信息 |
人事司 |
公务员招录、人事任免、公务员队伍建设等 |
9 |
文件发布 |
各司局 |
总局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联合发文等 |
10 |
解读 |
各司局 |
总局及业务司局政策解读信息 |
11 |
行政审批 |
综合司 |
单位行政审批事项信息 |
12 |
财政信息 |
综合司 |
财政预决算和政府采购 |
13 |
计划规划 |
综合司 |
本部门、各业务单位发展规划、工作计划信息 |
14 |
工商要闻动态 |
各司局 |
总局及各司局的动态信息 |
15 |
通知公告 |
办公厅
各司局 |
总局及各司局的通知公告等信息 |
16 |
数据和分析 |
综合司
各司局 |
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数据、统计分析 |
17 |
重要会议及活动 |
办公厅
各司局 |
总局及各司局的重要会议及活动信息 |
18 |
服
务 |
企业信用信息 |
企业监管局 |
业务司局具体职责内容 |
19 |
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信息 |
竞争执法局 |
业务司局具体职责内容 |
20 |
打击传销规范直销 |
竞争执法局 |
业务司局具体职责内容 |
21 |
消费维权信息 |
消保局 |
业务司局具体职责内容 |
22 |
个体私营经济监管信息 |
个体司 |
业务司局具体职责内容 |
23 |
广告监管信息 |
广告司 |
业务司局具体职责内容 |
24 |
商品质量监管、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消费警示信息 |
市场司
消保局 |
业务司局具体职责内容 |
25 |
商标注册、管理及评审信息 |
商标局
商评委 |
业务司局具体职责内容 |
26 |
其他 |
“两会”提案建议等其他重要政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