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海自贸区迎来挂牌三周年。三年来,按照中央要求,上海自贸区重点推进了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四方面的制度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投资方面,上海自贸区基本形成了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借鉴国际规则,2013版、2014版、2015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相继出台,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正抓紧展开。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对境外投资率先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境外投资的便利度。今年前5月备案中方对外投资额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贸易方面,上海自贸区基本形成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监管制度。上海自贸区在国内率先设立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参与部门增加至20个。企业通过单一窗口一次性递交相关信息,有效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先进区后报关”“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等31项创新制度,一线进出境平均通关时间较上海关区缩短78.5%和31.7%。
金融方面,上海自贸区基本形成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开放创新制度。通过央行设立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实现了惠实体、促改革、防风险等多项功能。截至2016年8月底,企业通过自贸账户获得的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6331亿元,平均利率为3.93%,融资成本大幅降低。此外,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的开放度进一步提高。一批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成功设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也在积极推进中。
事中事后监管方面,上海自贸区基本形成了与开放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国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企业准入门槛不断降低。此外,上海自贸区和浦东新区还将建设完善网上政务大厅、综合监管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三大基础平台,消除监管信息的部门“孤岛”现象,对市场主体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效应。
展望未来,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认为,上海自贸区要更加注重三个率先:一是率先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二是率先对标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进一步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加强自贸区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联动;三是率先推进自贸区与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协同联动,包括上海“四个中心”与全球科创中心、“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等,在更广领域发挥服务全国大局的功能。
|